当前位置:新闻联播 > 央视节目 > 焦点访谈 >

《焦点访谈》2015年3月13日视频 如何缓解农民看病贵

焦点访谈:2015-03-13

查看最新焦点访谈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焦点访谈特别报道,问计两会。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将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再提高60元,达到380元。这一重要信息在今年的两会上被明确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些举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14年,参合人数已经达到7.35亿,农民的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基金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缴费,另一部分是政府财政补贴,筹资标准由中央统一制定,从2003年的人均筹资30元,到2014年,已经逐步提高到了,人均筹资410元,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门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50%左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有病不敢去医院的困境。

  全国95%的农民参合,参合者人人享有被保障的权力,新农合是一种普惠性的保障,但也只是一种基本保障。农民来说,一旦得了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严重。

  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是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儿童,共有46张床位。记者采访时,其中40张床位都住着来自农村的小患者,他们几乎全部参加了新农合。按照安徽省新农合医保政策安排,在城市三级医院看病,报销的比例应该是75%,安徽省儿童医院正属于这个档位,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在13层住院的这些患者实际报销的比例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记者在13层病房一共采访了10个参合家庭,在新农合的保障框架下,其中有9个的实际报销比例都在50%以内,远远低于理论报销比。

  事实上,实际报销比偏低是很多得了大病的参合家庭共同的感受。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进行了调研。

  按照现行的制度,新农合有《基本药物目录》,只对目录内的药物予以报销,同时报销比例和分级诊疗紧密挂钩,去就医的医疗机构层次越高,门槛费越高,报销比例也越低,给家庭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

  报销的越少,自己需要掏的钱就越多,同时,由于家里有重病人,需要陪护,很多大病家庭的家属也不能正常劳动,收入也就越少。花费多,收入少,使得大病成为很多农民家庭沉重的负担。

  那么,为什么大病在新农合的框架下保障如此困难呢?代表们调研后发现,这主要来源于新农合基金安全的压力。新农合基金采用以收定支的策略,其收入决定着支出。虽然这些年来,筹资水平已经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多地方的新农合基金都是县级统筹,也就是一个县一个资金盘子,整体资金数量和统筹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却是农民的就医意识越来越强,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涨,此种情况下,很多地方的新农合基金都捉襟见肘,“基金穿底”甚至“寅吃卯粮”成为基金管理人员最大的担心。

  基金盘子有限,只能以保基本为主,但正是大病才能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2年,《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布,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也就是从新农合资金中专门拨出一块来保障大病,力图实现保基本和保大病的结合。

  截至2014年11月底,大病保险工作已覆盖219个地市、1563个县(市、区),其中,河南、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大病保险基金总额达97亿元,全年共有115万人次受益,实际报销比在新农合基本补偿的基础上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

  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同时,要在全国的范围内,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了60元达到380元,加上农民自付的人均120元,这样,我国的人均新农合资金已经达到了500元,无疑这会使得新农合资金的总盘子充裕度更大。

  各地也在探索破解农民大病保障难的路子。在山东青岛,从今年1月1号起实施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原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三保合一”,资金盘子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享受统一的医保待遇,参保人尤其是农村参保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药品目录和治疗项目。同时,针对农民大病保障难,(作图)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民政救助+慈善援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提供基础保障,大病医疗保险保障大病特殊人群,如果依然负担过重,可以享受到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的大病医疗救助和特殊药物,特殊材料的救助。这些特殊药物和材料,大多是疗效无可替代,价格昂贵,但又不在原来的报销目录之中。

  青岛市尝试由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三个亿,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一旦得了大病,药品可以报销70%, 70%报销之后患者家庭依然承担费用过重情况下,还有一个大额救助,每年基本5万以上的可以给予60%的救助,药物救助是上不封顶,这个最高到10万元。

  如果以上三个层次依然不能解决问题,大病农民家庭再进入后两个层次:民政救助和慈善救助。五层救助体系,依次实现,统一核算,在医院结账时实现一次性报销扣除结算。

  除了青岛,东莞、成都等地区也都在探索三保合一的路子,来保障农民大病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除了要开源扩大资金的盘子,很多代表和委员认为,节流也非常重要。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降低医疗费用。

  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同时,就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受水平和设备所限,医疗条件较差,而导致农民“有病要去大城市、大医院”,随之带来的花费增多但是报销比例减少,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同时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可以说,为了破解农民大病保障难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相应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探索。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完善医保制度就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只有更好地认识规律、完善规则、遵守规矩,我们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益,让人民健康得到更好保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