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有所凸显。比如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补齐短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协调发展”的理念,解决的正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老苏家是地河村的困难户,住了20多年的土房子这几年已经摇摇欲坠,老伴年轻就得了心脏病,加上这些年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尽管老苏常年忙里忙外,现在还欠着几万元外债,房子成了老苏沉重的心病。像老苏家这样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在2013年年底做了统计摸底,全区52万户农牧民中大约有160万人住在危旧的土房里,东部兴安盟呼伦贝尔还有好多茅草房。而与此同时,北上广深四个大城市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于地缘优势,采取的是自东向西的局部优先的区域发展战略。80年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使得一部分地区先形成增长极、形成示范效应,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优先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以西部大开发和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区域发展从非均衡转型均衡发展战略,造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崛起的中国传奇,但随之而来的成长的烦恼也不断显现。
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化结构差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相符等等,这些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的应对之策,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正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着眼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
如果把社会发展比作一个运动着的人,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他不管是走路还是跑步都是不协调的。这样的状态也不可能跑得快跳得高。那么,对于目前出现的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如何破题呢?
在不协调的问题中城乡发展的差异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最直观的差异之一就是居住环境差异巨大。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在尝试着做出一些努力。内蒙古自治区从2014年开始,全区范围推行“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解决农村牧区的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医疗养老,低保等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距离老苏家十几公里道乃艾勒嘎查,刚刚完成了十个全覆盖,一年前这个村子的面貌还和老苏所在的村子几乎没有差别。到目前为止,全覆盖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像老苏这样的贫困户,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国家会通过财政来对他进行帮扶。他家的新房梦预计在明年就能实现了。实际上消除城乡差异,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仅仅只是第一步。
在以前,对农民的公共产品的配置与城市居民相比较,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看病就医,受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差距。对于这个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最近天气转冷,住在德州宁津县大柳社区的刘月兰老人高血压的老毛病容易犯。老伴儿田汝华,走到社区门口的卫生院,给她拿点药。
在过去,田汝华老两口是住在农村,这些药在村里的卫生室经常断货,要给老伴拿药,田汝华就得坐车去县城买,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2010年开始,德州市开始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田汝华的村子跟周边七个村子合并,组成了现在的大柳社区。田汝华的新家有130多平,水、电、暖、气、网配的齐全,他也从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建设新农村社区,德州市有严格的配套标准——“五化八通八有”:简单说就是城里社区有的,这里就要配套到位。现在老田不仅看病方便了,医疗费的报销也和城里一样方便。让他更开心的是,现在社区的各种服务完全是按照城里的标准来的。
跟田汝华老人住在一个社区的李芳芳高兴的是自己孩子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得学习了。四岁的宝宝今年在社区里的幼儿园上学了。
幼儿园是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的,社区里有一百多个孩子在这上学,而幼儿园的旁边就是小学、初中,孩子们的基本教育问题,在家门口就能全部解决。住在新社区大家的收入怎么保障呢?与社区同步打造的就是园区。大柳社区的居民李忠生就在大柳工业园内的一家木器厂工作,这两天厂里又给他涨了五百块钱工资,现在他每月的收入有五千多。
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德州把这个做法叫“两区同建”。像大柳社区,社区建好了,解决农民就业的工业园区也建设完成,目前,德州市共规划农村社区并居点641个,已建成的315个新社区中,要求配套各种城市标准的公共服务资源。
德州的城镇化探索无疑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实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两个差异化,一个是户籍差异化,一个是公共产品硬件和软件配置的差异化。让农民变为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可是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和预先设想不一样的问题。大柳社区的田汝华老人说,在他们那里就有人不愿意把农村户口改为城镇户口。因为国家对农民很多优惠政策,他们不愿意丢掉。
这些对于农民来说很现实的问题,而这样的顾虑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难免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城乡协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区域协调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等一系列方案。除此之外,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
对此,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有着明确的部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等。同时,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也指明了方向,规划好了路径。
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协调性是最难训练的,如果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比作一个刚刚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年轻运动员,那么如何让运动姿态更加协调将是取得更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短板反而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所以以协调理念促进发展平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无疑是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的决胜要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