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国首枚大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圆满成功,它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长征五号总长大约57米,直径5米,而此前我国火箭的最大直径只有3.35米,只和长征五号助推器的直径相当。它的运载能力也较以往提高了2.5倍,而且它还高可靠、低成本、无污染。有了长征五号,未来空间站建设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就获得了更加强大的保障和支持。树立起这块新的里程碑需要突破重重关口,难度超出常人想象,无异于一次新的长征。
十年磨一剑,昨晚对中国航天人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但对现场的长征五号研制发射人员来说,却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考验。昨天的发射时间原定的18点,后来几经推迟,最终延迟到了20点43分 。
据专家介绍长征五号推迟发射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发射前发现一级助推器排气管道出现问题;二是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预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但是,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发射,最终在窗口期的最后时刻圆满解决问题,把中国首枚大型火箭送上太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全新设计的箭体结构、全新的动力系统、全新的电气系统,并启用了全新的发射场系统。为了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火箭芯级直径由过去的3.35米扩展到5米,这是我国从1975年以来,第一次改变火箭的直径,别看直径只增加了1米多,但是一个数量级的变化,对火箭研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新一代火箭首先要解决大推力问题,之前我国单台发动机推力最大的只有75吨,远远满足不了长征五号的需求。在研制过程中,摆在研制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攻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而这个技术以前也只有俄罗斯掌握。一些外国专家评论即使我们能设计出来,但以我们现有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也不可能制造出来。但是中国航天人就是不信这个邪,研制团队夜以继日的进行攻关,几十种新材料、一百多种新工艺被一一攻克。然而,当发动机进入试车阶段时,启动阶段能量匹配技术又拦在了研制团队面前,发动机连续几次试车都遭遇失败。
连续的失败对整个研制队伍的信心,打击非常大,很多人做梦都梦见爆炸的场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是研制队伍不言放弃。
经过艰苦的攻关,研制团队选定了最佳优化方案,第五次试车终于获得了成功。
长征五号发动机要实现大推力,除了大推力发动机以外,还需要研制匹配更大的储箱装载更多的推进剂燃料。
一级液氢储箱里面装载的燃料是零下253度的液态氢,防热层只有几十毫米厚。火箭要突破地球重力,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速度,在飞行过程中储箱要承受巨大的载荷,有的局部轴向压力要超过1000吨。这些严酷的条件都对储箱的整体刚度、强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了使火箭做得更轻,储箱的箱体在满足飞行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尽量薄,目前它壳壁最薄的地方只有几毫米厚,这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的。这对储箱的设计、材料、加工工艺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长征五号储箱选用了全新的铝合金材料。第一次研制五米直径的大储箱,如何焊接成为一个关键难点,长征五号火箭储箱需要焊接的焊缝长达2公里,要把这么薄壁的结构,可靠地焊接在一起,这对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一枚全新研制的火箭,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全新研制的,而这些设备是否达到要求,都需要经过地面的实验来验证。据统计,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前已累计开展近7000次、1000多项地面试验。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实验就是振动实验。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会遇到令人头疼的“振颤”问题。所谓“振颤”即高频的抖动,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火箭损毁。因此火箭从单机设备到分系统,到每个舱段都要使用振动台进行模拟振动实验。
振动台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民用还可以用在军事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对振动台的出口有严格的限制,在长征五号研制之前,我国还没有与之匹配的超大型的振动台,以前我国只能买到9吨以下的振动台。
最新研制的70吨级超大型振动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振动台,除了应用于长征五号的振动试验,还可以应用在大飞机、卫星、高铁、核电等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振动台,目前已经有条件的出口到俄罗斯、美国,用户包括美国宇航局。
据了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发动机、大结构、大的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到整个研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大型的机床设备,火箭所涉及到的所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都在我们自己手里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2300多件电器产品,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几乎100%都是全新研发的。而国际上研制新型火箭,采用新技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采用全新的技术不仅意味着设计、研制的难度增大,也意味着系统风险的增大。
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10年中,有几十家核心参研单位,上万航天人参与了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火箭研制需要大协作,火箭发射也离不开发射场系统的全力支持和保障。此次进行长征五号发射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共有两个工位,2号工位主要承担3.35米直径火箭发射任务。而这次使用的1号工位,主要承担5米直径火箭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也验证了文昌发射场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有创新,有传承,中国航天强大的组织指挥系统高效运转,确保了长征五号研制的顺利进行。
长征五号此次发射,过程曲折,结果圆满,检验了长五火箭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在长征五号的研制过程中,中国航天人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