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到逢年过节,很多人都会邀了亲朋好友在外面聚餐,一些餐厅生意火爆。如何在欢庆佳节的同时不铺张浪费、节约粮食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记者调查发现,自2013年全国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4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了改观。但在一些地方,吃饭铺张,大量剩饭剩菜的情形依然广泛存在。
每年的年终岁尾都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时刻,这个时候餐桌上的聚会是少不了的。大家在餐桌上吃吃饭、促进一下友谊,回顾一下这一年的收获和感悟,也相互祝愿新的一年彼此都能心想事成。餐桌上大家都美美的,但是有一种行为就不美了,那就是浪费。舌尖上的美食吃不了,就变成了舌尖上的浪费。为了调查舌尖上浪费的程度和为什么会产生浪费,记者进行了调查。一家饭店,刚刚在这里吃饭的人点的倒是不多,但是剩的不少。
在记者拍到的不少浪费的例子中,这两位食客剩的还不算多。在一家烧烤店,服务员收拾的饭菜是两个人吃剩下的。
从这两个人剩的食物来看,他们点的菜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饭量,所以剩下了很多。菜点多了,也没关系,吃不了可以打包带走。可是从画面中看到,剩下的这些菜就这样被扔在了桌子上。这家饭店做菜的口味不错,在记者拍摄的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所以菜品不至于因为难吃而被食客抛弃。但是这些舌尖上的美味就这样变成了舌尖上的浪费,被倒进了泔水桶里。而桌上摆放“拒绝浪费、光盘行动”的提示牌,看来对他们并没有起到作用。之前节目中出现的两家饭店,菜码适中,食客怕不够,多点几个菜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另一家饭店则不同了。
这家饭店的菜码大,在记者拍摄的当地是出了名的,来这里吃饭的人都知道。那么来这里的食客会不会因此少点一些,少一些浪费呢?
记者看到,桌子上剩的菜完全够三四个人再吃一顿。而这还是之前食客打包之后剩下的结果,如果不打包,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不过对于在此工作的服务员来说,这样的浪费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食客浪费的情况甚至比这还严重。
如果食客点的菜量多了,饭店服务员提醒下,一般都不会再多点。那么,食客点的菜量超过了饭量,饭店的服务员会不会提醒呢?记者做了一个实验。
记者二人直到点了一锅粥、六盘菜,服务员才开始提醒。随后记者去掉了三盘菜,发现两个人三盘菜、一锅粥完全够吃。但是当时记者询问服务员这样的菜量是否够吃,服务员却说菜码小,鼓励记者继续点菜。
甭管浪费不浪费,只要食客多消费,饭店就能多收费,但是有的饭店却不这样做。
其实,很多的饭店都会在点菜时提醒食客,不要超量。不仅如此,饭店还会主动提示食客把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
不论饭店提醒食客少点菜,还是打包,为的就是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可有的食客还是会点很多,剩下了一桌子的食物也不打包,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采访了不少浪费的食客,得到的结论大多跟热情款待、不丢面子有关。
盘子光了、面子没了、排场小了、情谊淡了,这是很多食客多点菜、不打包的共同心理。那么由于这样的心理造成的浪费,一个饭店一天能有多少呢?以一家规模不大的餐厅为例,这家餐厅会提醒食客注意点菜的菜量,同时也会提醒食客打包食物,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的食物被食客们浪费掉了,一天剩菜剩饭能收一百多斤。
饭店的泔水桶,直径将近一米,高度接近一米半,能装一百多斤的泔水。这么大的桶,一天就能被装满。这样浪费的情形,让这里的工作人员感到心疼。
之前还只是单独一桌的浪费,下面将看到成规模的浪费。
十三桌剩下的饭菜足足有这两大桶,一个成年男子拉着一个桶走起来都很吃力。这些舌尖上的美食,就这样被白白的浪费了。而这家是专门承办年会、婚宴、生日宴等大型宴会的饭店。记者看到有一家公司正在举办年会,年会现场非常的热闹,和餐桌上无人问津的饭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会过后,大家陆陆续续的走了,但是餐桌上饭菜却留了下来。全场一百多人,打包的却只有一人。
像这样大型的宴会,这一家饭店就可以同时举办很多场,而这家饭店又有很多家的分店,而这些店又几乎是天天爆满。那么放眼全国,像这样的饭店又有很多很多,把这些饭店里浪费的食物加起来,总量应该相当惊人。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年会、婚宴、生日宴等大型聚会浪费的普遍性要远远高于单独一桌吃饭的浪费。其中的原因,也只有大型聚会的食客们才能说得清楚。
“着急去玩了。”
“反正大家也喝酒,就没有吃多少东西。”
舌尖浪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事实上,目前我国食物浪费现象仍然十分严重。2016年11月底,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样的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在记者采访期间,也遇到过不浪费,值得提倡的例子。
“舌尖上的浪费”,说白了是一种不良习惯。既然是不良习惯,就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革除和摒弃起来就不会那么轻而易举。而究其根源,往往还是好面子讲排场的心理作祟。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咱们首先还是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从每一次的光盘做起,在日常践行中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