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联播 > 央视节目 > 焦点访谈 >

《焦点访谈》2017年2月8日视频 为法治建设铸魂

焦点访谈:2017-02-10

查看最新焦点访谈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在法治建设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呢?不久前,中办和国办发布了一个文件,叫做《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和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会发生什么关系呢?

  家住长沙的小云4年前遇到了大自己十岁的丈夫,两人很快奉子成婚,然而婚后生活刚开始的甜蜜马上就被打破了,丈夫变成了一个让他不认识的人。

  小云说婚后丈夫多次怀疑她有外遇,对她进行殴打,而且不让她出门工作。直到2015年3月,忍无可忍的她开始向警方和妇联组织求助。在家人、警察、社区工作者的协调下,小云的丈夫多次保证不会再打人,然而这样的承诺又一次次地被他自己打破。2016年1月,他甚至拿出水果刀把小云给刺伤了。

  由于多次调解无效,小云委托律师起诉离婚。在两人办理离婚手续期间,2016年1月8日,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经过审查,给小云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有效期6个月,如果违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视其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月21日,长沙市砂子塘派出所也向小云的丈夫发出了家庭暴力告诫书,禁止他再次对妻子实施家暴。

  在这之后,小云的丈夫没有再次对她进行家暴。长久以来,家庭暴力因为隐藏在家庭内部,公权力很难强有力地介入,这一次长沙的法院和公安发出双令,被许多媒体称为“反家暴全国第一案”。

  就在此后不久,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施行,明确规定了公安、法院需要根据被害者受伤情况出具告诫书和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被害者的人身安全。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对家暴说不。

  除了《反家庭暴力法》,这两年,我国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一些地方出台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规定,类似的法律法规不仅为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更体现了一种价值观。

  2016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

  核心价值观入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在制定新的法律中加以贯彻,而且还需要及时修改或重新解释原有的一些相关法律,甚至专门制定配套法律,才能保证这些规定不会沦为一纸空文。

  专家也指出,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要求只是一个最低标准,道德的要求会更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是简单地把道德的内容粘贴复制进去,更要注重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除了立法,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也需要在社会治理方面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

  2016年4月1日,《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海南省某企业是2006年海南省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手续合法完整,是当地最大的企业之一,但是4年前当企业安装完设备,刚要开始生产的时候,却被当地政府关停了。原来,这个项目是招商引资在先,两年之后在建设过程中,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出台,这家矿产企业虽然手续齐全,也通过了环评,但是如果一旦正式生产,随之而来的粉尘、尾矿等污染物很可能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压力。当地政府要关停也情有可原。然而政府要关停一家合法企业,需要经历复杂的评估流程并且还要进行相应的补偿。

  然而,4年过去了,当地政府领导都已经换了人,但该有的补偿,一直没有落实到位。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规范地方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各级人民政府或公务员若存在失信的记录,将被取消各类荣誉评选、公开通报批评甚至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而对于失信的企业或是公民个人,不诚信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失信个人和企业的失信信息被公开,如果不及时补救,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的权利都会受限。

  除了诚信问题,不文明执法、网络谣言、贪污腐败等都是当前社会的痛点,怎样消除这些痛点,更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

  在法治的框架下,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才能正起来,社会治理也才能走上正轨。而要让老百姓相信正义,司法公正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法重审了一大批冤假错案。这些案件的重审和改判,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来,我国司法改革不断加速,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设立了6个巡回法庭,推行审判公开,案卷公开,提倡同案同判,适用指导性判例制度,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司法公正对社会的正向引导。

  立好法、用好法,守住法律的底线,还需要所有人遵纪守法。近年来,老百姓的法治意识逐渐增强,遇事“信访不信法”的情况越来越少,国家机关开始推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守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建设结合在一起,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法律法规具有规范性,也具有引领性,体现着鲜明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无论是反对家庭暴力,还是促进诚信建设,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需要用法律的硬性约束加以强调和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