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06:01新闻联播文字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文字版):即将过去的2015,正在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在寻求新的动力;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的中国百姓在希冀着更好的生活;两者的年度交集锁定在一个词上,那就是创新。这一年,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年,创新精神激励着无数草根和精英的圆梦之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天的年终特稿播出第二集《创新改变中国》。
最近,江苏镇江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行行长,跑到当地一家民营企业里开会。
能把行长们从全国各地吸引到一起的,是这家企业正在推行一套物流整合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为急需运输的货物和空驶的货车货船在全国范围轻松配对,而且还能随时随地,实时完成全国范围的在线结算和货物理赔。
依托这样一个创新平台,企业不仅牵上中国建行的手,还整合了中国电信、太平洋保险的资源。这种由创新引发的种种意料之外,在今年的中国,却变成情理之中。因为在这一年,创新在国家发展理念中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3月,为国家创新驱动顶层设计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9月,《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出台;11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第一次被提升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5,创新正在从宏观的顶层设计变成一个个对微观束缚的打破。在上海,这些还没睁开眼睛的转基因小兔子,它们之所以能够被培育出来,得益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旧有管理模式的突破。
十大类500多种生物医药材料的审批正在取消或大幅简化,这让上海聚集全球生物制药顶级研发力量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不仅是上海,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广东、安徽、四川等多地也纷纷加速推进创新驱动的改革实践。
实践背后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更是发展路径的创新。这是不久前刚刚发射升空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距离地球650公里以外的太空拍摄的一张图片,北京鸟巢的钢结构拍得清清楚楚,这颗第一个以省命名的卫星,不仅成为我国航天遥感应用技术向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转型的突破。依托卫星,吉林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航空信息产业链条。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2015年,创新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行动,更是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这一年,中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00个,与1600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29个国家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区相互连接,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无论精英还是草根,都可以投身创业创新,驰骋于广阔空间;这一年,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不断涌现,生产方式深刻变革。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在题为《回归商业》的报道中写到:&在中国极具颠覆性的创业浪潮已经到来。&。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其题为《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
就在今年,年过八旬的药学家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奖,让人们记住了世界对中国人创新精神的礼赞,也为当下中国的创新变革赋予了巨大的正能量。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5年,创新改变着中国;未来,中国将为创新提供更丰富的注解和内涵,中国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