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0名诺奖得主,34个关键词:他们给未来科学“划重点”

2020-11-01 12:07热点新闻

一场长达42小时的科学马拉松还在上海继续。100多名世界顶尖科学家每人接力三分钟,畅谈他们眼中的未来科学。

11月1日,正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进入第三天。其中的“莫比乌斯论坛”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环节,堪称信息量爆炸。

每位科学家都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被提问未来科学的机遇和挑战。当然,个人回答的角度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有些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些宕开一笔谈全球问题;有些更乐观展望机会,有些更直白指出困难;有些娓娓道来,有些一针见血。

但不可否定,它们都是未来科学的关键词。毕竟,莫比乌斯带的正反就是同一面。澎湃新闻记者在参会期间聆听了大约2小时,整理出了20位诺贝尔奖得主划出的重点。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

理解时空的本质

我们有很多很好的物理理论,也有很多伟大的目标,我能列出十个很有机会的方向,我相信起码有一个在不久的未来会成功。但很难预测突破什么时候会来。

我常常觉得科学探索就像在雾夜里爬山,抬头什么都看不清,只能看到脚下的路。而且很可能等你爬了上去,才发现这只是一座小山坡。

理解细胞和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们连严谨的模型都没有。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赛博格

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我觉得人体既然可以使用义肢,那为什么不能植入芯片呢?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

暗物质

短期来看粒子物理领域最大的基于是暗物质。它可能是一种新粒子,我觉得是轴子。

生物物理交叉

更宽泛,或者更未来主义地看,我觉得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地带有很大机会,比如冯·诺伊曼曾提到的自繁殖机器。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

科学交流

商业期刊主导的科学交流是低效的、扭曲的,如何交流科学就和如何做科学一样重要。我们必须要经历严肃的范式转换,当然其中也蕴藏着机会。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

经济学实验

做实验对化学家来很容易,对我们经济学家来说是最大的难点。我们有经济学实验室,可以看看实验对象会做什么样的决策,但他们在生活中不一定这样行事。

非理性理论

大家不是完全理性的,这非常明显,无须赘述。但大家到底是怎么不理性的,这还不是很清楚的。我希望有非理性理论来预测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理性,什么时候会变得不理性。

神经科学

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关系很有意思。经济学家感兴趣人的大脑是怎么做出经济决策的。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W.Schekman)

传染病

制药行业没有持续经费来支持没有利润保证的研究,现在我们都吃到了后果。

神经退行疾病

心脏病和癌症仍是人类的前两大健康杀手,但我们已经在治疗方案和延长存活时间上都有了很大进展。关于神经疾病,则几乎是0。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抽干社会资源。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克曼(Danielle Shechtman)

电池

我们需要把白天的太阳能储存起来放到晚上用。

柔性陶瓷

可以用在飞机发动机上面,全球航空成本会更加低廉。

微电子新材料

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罗姆·弗里德(Jerome I. Friedman)

更大的对撞机

我们领域的最大挑战是获得资金建更大的加速器,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现在关于暗物质的问题非常关键,但是更好的探测方法还没有出现。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升级加速器,是可以获得突破的。

大统一理论

如何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它们的关联,那就能对自然界有完整的了解。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

常温超导体

引力和量子力学的结合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特凡·黑尔(Stefan Hell)

电池回收

如果有方法能更好更快的实现锂电池回收,可以省钱又环保。

人工智能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斯(Adam Riess)

大数据

在我的研究领域(宇宙物理学),最大的问题是有太多数据。把数据汇集起来分析有很多挑战,但数据里也孕育着机会。在其他领域,我觉得我们有能力利用大数据解决全球健康问题。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May Britt Moser)

神经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

大脑是我关注的领域,希望人们认识到神经科学问题非常重要。我目前最感兴趣的是与物理学、数学等科学的交流,会带来多元的想法。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

大脑认知

我们在过去对大脑皮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同时记录甚至干预成千上万个细胞的活动。我们可能会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

经费

因为我在大学里工作,我们最大的难点是缺经费。当然,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全球变暖都很重要。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George Smoot)

暗物质

找到暗物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宇宙资源

希望宇宙中找到的物质能够让地球上的材料学有很大的进展。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伯特·萨克曼(Bert Sakman)

古人类DNA

我对寻找尼安德特人等古人类的DNA很感兴趣。最新的一些论文展示出显示现代人的基因中有很多古人类基因的遗存。这很有趣。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预测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用充足的数据做准确的预测。当然真正的突破是很难预测的,我们知道突破总是在突破发生之后。

能源问题

等离子也许是个机会。

200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

人口问题

气候变化

后果已经出现了,但很多人还在否认。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李·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新冠疫苗

能源

2017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

低温成像

600万美元的高端显微镜对大多数实验室来说都太贵了。

《今日关注》 20201101 亮核肌肉 合练夺岛 美为大选狂
《今日说法》 20201101 一张火车票
《今日关注》 20201031 美军一日三机窥南海 解放军实
《新闻联播》 20201031 19:00
《今日说法》 20201031 躲不掉的责任
《今日关注》 20201030 中美两军保持密切沟通 美政客
《新闻联播》 20201030 21:00
《新闻联播》 20201030 19:00
《今日说法》 20201030 追踪“百吨王”
《朝闻天下》 20201030 08:00央视网2020年10月30日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