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2:21热点新闻
央视网消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如何养成科学生活习惯,做好慢病预防?请看《论道》栏目的嘉宾们如何支招?
重视健康管理?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但是现在呈现出一种数据,就是慢性病的趋势却在不断地增加。怎么看待慢性病趋势高发的这个现象呢?我们该如何预防?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什么叫慢性病?大多都是出于在代谢性演变的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肾脏、免疫力等等。那么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个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这个疾病在体内最少演变五年以上。高血压患者确定他血压的幅度出现长期的异常,要诊断成为高血压,最少是血管性的变化达到七八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健康要从自身做起,一点一滴地做起,来不断地纠偏。比如说血压不正常,什么时间给你定格成为高血压,这个很关健。如果我们能够进行健康管理,那么可能就能消除高血压这个疾病的到来,或者推迟。我们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就演变成一个疾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高思华:我们根据大数据的统计,每年病死的人当中慢性病人大概占80%左右,急性病死亡比例反而没有这么高。那么要想让慢性病少发,重视预防并且发作以后早发现就需要科学的生活方式。
而在我们传统医学当中,老祖宗早早地就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实际上健康的理念,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再补充一句叫驰张有度。说得通俗一点,叫跟着感觉走,再补充一句叫无过无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生命体,都在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我们因为有些激素是夜间分泌的,夜间分泌是要求你在非常安静的状态它分泌的状态最好,结果在这个时候熬夜、加班,在看手机、玩游戏、喝酒,那么就干扰它的分泌。有些激素是要在白天分泌的,白天分泌要求你在一种清醒的、活动的状态下它才能分泌得好,结果因为头天晚上熬夜了,第二天你再补觉,有的人一觉补到中午去了。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我每天只要睡够八小时,我就OK了。其实不是!该睡的时候睡,不该睡的时候不睡,才能对健康有保证,否则是不行的。顺其自然去做就够了。
有人说就喜欢抽烟,就喜欢喝酒,就喜欢吃红烧肉,我们还有一句话叫什么?叫无过无不及。有些好的习惯我们要把它留起来,那么不好的习惯,我们就要把它丢掉。那你喜欢吃红烧肉,你身体肯定需要红烧肉,但是你不要光吃红烧肉,你除了吃红烧肉以外,该吃蔬菜的吃蔬菜,该吃五谷杂粮的吃五谷杂粮,该吃水果的吃水果,让营养均衡了,那你不就健康了吗?我们好多所谓的养生专家告诉大家,每天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什么一二三四五,什么青赤黄白黑吃多少都有数,那怎么可能呢?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一切都把握好这个度,能做到这一点,养生就做好了。好多慢病就可以在这个慢慢的、正确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就预防了。
积极心态 科学养生
主持人:怎么样能够让中老年朋友避免跳入不科学养生的朋友圈陷阱,或怎么真正地把握好养生这种方式?
高思华:我们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喜欢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什么原因造成的?所居住的环境造成的。为什么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这一带的人特别能吃辣,是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潮湿的原因,他只有吃辣了才能把那个湿气散发出来。
大家还记得杜牧当年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一年我四月份的时候,去了一次南方,我看到清明时节南方的天气,那个小雨说是雨不是雨,说是雾不是雾,并且屋里比外边还冷,是吧?南方又没有暖气,那个地方难受的,就需要吃辣。一开始我看辣的东西不敢吃,第二天就想吃,第三天就觉得不吃不行了。我那个时候恍然大悟,杜牧先生说的就是南方的春天,春寒料峭那种状态下,人们想要散冷、去冷、祛湿、想喝酒的那种心情。五十知天命,六十要耳顺了,什么叫耳顺?就是能包容了。所以你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有一个知足的心,再懂得膳食平衡,再懂得去适当地运动,再注意顺其自然的规律生活,就健康了。
龙永图:我觉得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生活要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不急不燥,能够应对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说起来因为我长期搞国际关系工作,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老百姓的心态,老百姓的素养,对于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的影响。所以我自己养生,因为我自己做这个工作就是首先要把心态搞好,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况,对生活采取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我认为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