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12:19热点新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认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维护良好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基于对复杂国际形势变革与发展目标关系的研判,未来应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切实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展望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指出,我们有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机遇方面,主要包括和平与发展、多极化、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更加密切,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在挑战方面,包括发达国家占据着经济和科技优势,国际关系中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改革开放初期一样,迈向新世纪的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维护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一个重要判断: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形势很有利,我们聚焦于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衡量指标之一,中国的经济总量从21世纪初的约9万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99万亿人民币,人均GDP则从1000美元增长至1万亿美元。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取得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外部环境发展息息相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投资的增速超过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增速年均达到全球经济增长的3倍。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热衷奉行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在外部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发达国家走向保护主义,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后,中国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关系便趋于复杂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为近100年来最严重危机。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71.4%,这是迄今为止第二大经济体占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大份额。1995年我们制定“九五”计划时,日本占美国经济总量达到历史峰值的71.3%,而2020年日本仅占美国的20%。按照多种机构的预测,“十四五”规划结束之际,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90%。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在202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媒体报道了惊人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5万美元。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仍十分良好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前长时期内充当引领作用的发达国家,成了逆全球化潮流的主要鼓噪者,西方长期坚持的主流价值观面临着重塑。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实力愈发逼近美国,美国开始将中国当作主要竞争对手,甚至“敌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于2035年前面临外部环境的一个显著特征。
立足于当前现实和对未来的发展研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203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规划《建议》进行说明时指出,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2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个目标与改革开放之初设定的衡量指标有一致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致力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与担当。而实现宏伟目标的法宝则是推进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两个大局”的意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战略目标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1987年设定“三步走”战略时主要依托于参与国际大循环,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则主要依托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当前,国际环境面临日益复杂深刻的变化,我们适时提出新发展格局。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趋加大,中国成为影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力量,对世界的塑造能力显著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谋划新发展格局更需要深入研判外部环境,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