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12:19热点新闻
央视网消息:关注淮河的水情和雨情。7月14日以来,淮河上中游出现持续性降雨,受其影响,淮河王家坝水文站7月17日22时48分水位涨至27.50米,与警戒水位持平,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17日晚间“淮河2020年第1号洪水”形成。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淮河如何应对洪水。
第一个关键词,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Ⅱ级。为应对汛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决定,于今天(19日)上午10时起,提升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至Ⅱ级。目前,淮河水利委员会已要求,按照预案抓紧组织做好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行蓄洪区运用人员转移工作,充分做好行蓄洪区运用的各项准备,确保适时安全运用。
第二个关键词,王家坝站水位超警。目前,淮河干流安徽段水位持续上涨,今天中午12时,淮河干流淮滨至鲁台子河段超警0.18~3.65米,其中,王家坝站水位28.79米,超警1.29米。预计明天(20日)晚上,王家坝站水位达到29.3米左右,润河集站、正阳关站水位也可能接近保证水位,防汛形势严峻。
第三个关键词,地理落差。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淮河流域的防洪要特别关注王家坝闸的雨情信息。王家坝闸因坝建在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因为王家坝闸处于中上游分界处,上中游也是淮河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这是因为,淮河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上游长360公里落差174米,占总落差的89%,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6米。这样的地理落差导致淮河上游至淮河干流中上游暴雨洪水迅速汇集到中游,中游坡度突然平缓,下泄不畅,沿淮湖泊、洼地成为洪水滞蓄的场所,特殊的地形极易成涝。中游也成为治理淮河最关键的河段。
第四个关键词,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因为淮河的特别地势,淮河经常发生灾害。除此之外,淮河承灾能力弱,也和淮河的历史有关。淮河不能直接入海。历史上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黄河在南宋、元、明、清时期以淮河的河道作为出海口,造成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汇入长江。历史上黄河曾夺淮河河道入海,给淮河水域带来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