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不开刀不打洞, 2000多年前的骨科外固定方法有奇效

2020-07-27 12:30热点新闻

在人们崇尚传统治疗方法的当下,曾经在60年代和80年代较流行的骨科外固定方法——中医正骨小夹板固定,因不用开刀手术,注重功能恢复,正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四肢骨折通过我们拔伸、折顶等手法进行闭合复位,再用小夹板外固定,既减少患者的损伤与痛苦,又方便调整松紧、外敷膏药、早期功能练习,临床效果非常好。”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魏成建主任医师介绍说。

“四肢骨折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创伤小、恢复快。具有简、便、轻、廉的特点。在骨科治疗中的中医特色体现得很明显。”骨伤科魏成建主任医师介绍,中医正骨主张用一整套传统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功能,中医正骨初期要对准,要消肿,要祛瘀,要止痛。中期要续骨,要和营活血。后期要补肝肾,要功能到位,要防后遗症。而小夹板外固定刚好具备:有效的防止骨折端再发生移位,便于及时进行锻炼,防止关节僵硬,不妨碍肌肉纵向收缩,有利于骨折愈合,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需要经常调整,关键还费用低廉。

早在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就有了对竹夹板固定的记录。近二千年来,一直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使用中,我们不断创新,发明了许多新型小夹板。尤其是将传统方法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首先提出了新‘动静结合’理论,独创智能气囊式小夹板。”魏成建介绍,根据新“动静结合”理念设计出智能气囊小夹板。仍用原本的木质小夹板,扎带为气囊扎带,有2—3个,不影响夹板的通透性,控制系统轻巧随身携带。压垫为气囊,可随意放置,调节压力防止骨折再移位,如骨折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移位、骨折再移位,调节压力纠正移位。该夹板扎带压力智能控制,安全稳定,压垫加压程度人为控制,是智能化的可动力加压的新型夹板,创新了传统的复位及外固定的概念。

“中医骨科保守治疗,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创新,只要临床疗效好,简便轻廉。患者认可,虽然不是主流,但我们会始终坚持。”魏成建如是说。

《今日关注》 20201111 特朗普曝“猛料”拜登考虑法律
《新闻联播》 20201112 21:00
《新闻联播》 20201112 19:00
《今日说法》 20201112 孩子的“冒险”(下)
《朝闻天下》 20201112 08:00央视网2020年11月12日09:
[朝闻天下]北京 初冬美景如画 市民游园赏叶央视网2020
[朝闻天下]内蒙古 黄河流域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央视
[朝闻天下]2020—21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东北“
[朝闻天下]陆军某合成旅 多兵种协同战斗演练 检验体系
[朝闻天下]国家卫健委通报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