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12:02娱乐新闻
影院复工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变化,电影公司如何储备和选择电影项目?院线电影转网络发行、超前付费点播是否会成为趋势?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影院消费对观众的吸引力,提升电影的互动及社交属性?这些紧扣当下行业生态的问题,在以“全面奔小康·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被一个个抛出。
7月25日,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这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而电影节打头阵的首场金爵论坛,紧随业内关切,回归创作本身,可谓干货满满。
开幕论坛现场。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官网。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受邀出席。
这个阵容里,有中影、上影这样的传统“国家队”,有光线、博纳这样深耕内容的民营大佬,也有腾讯、阿里这样异军突起的互联网精兵。疫情影响之下,不同的电影公司,各自面临挑战,相互扶持协作,也各有思考。
危机下电影人修炼内功,未来行业需要合作共赢
电影停摆半年,行业也许久没有相聚,今年金爵论坛,主持人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疫情期间大家过得怎么样。答案中能窥见这个行业的艰难,也更见电影人们的坚持。
“今年对电影院损失巨大,我们辛辛苦苦开到12000多家电影院,可能疫情之后有四五千家就没了。很多中尾部,单体的小影院很难撑下来。”博纳集团总裁于冬谈起电影行业面临的损失很是心痛。
于冬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回想起疫情发生之初,为春节档撤档影片退票时的措手不及还历历在目。“当时已经预售了6、7个亿的票房,退票的时候,我们已经结算给影院的票款,无法立刻从影院退回,所以淘票票垫付了大部分的票款,至今也没有全部收回。”李捷说。
李捷
傅若清介绍中影、华夏在全国6000人的团队,疫情发生之后日常工作全部处于停摆状态。停摆的压力很大,疫情初期阶段的大量精力花在防控疫情本身。同时,作为行业领头羊,在艰难时期帮扶纾困的活动不少,要扛起更多担当。面对影院复工的需求,中影、华夏方面协调30多部公益放映的片源,拷贝复制,硬盘发放,密钥制作,大量工作接踵而至。刚刚中影又推出400万张观影券,约合一亿元左右的发放,作为中影多年来对电影观众的感恩回馈。
上影总裁王健儿介绍,上影从3月初发起10亿元影院抒困基金。“我们也用三个月时间集思广益,完成上影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我们分析判断这场疫情会加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线下重资产,比如影院、影视基地、主题乐园会加大兼并、收购、重组的业务,线下线上的融合整合会更紧密,上影会在这方面做布局。等待很漫长,各个企业都在考虑重启以后的发展,也是一种蓄势待发。”王健儿感叹道。
王健儿
包括光线、腾讯、阿里等在内的几家影业都表示,疫情期间,不仅没有裁员减薪,甚至还招了不少人。
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发言中谈到,“上半年电影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这可能是一家公司和行业反思自我,转危为机练内功的机会。” 疫情期间,腾讯影业持续在六大文化产品系列的思路下,进行内容布局。7月1日,腾讯和上影联合出品的由黄建新执导的电影《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开机,预计明年7月1日上映。
程武
此外,程武透露《许愿神龙》《怒火·重案》等影片也在后期中。“我们会根据观众的需要、行业的需要,在国家防疫管控的安排下合理复工。”不仅如此,“腾讯影业也基于对过去近5年的积累盘点,进行组织升级和能力升级,积极扩充专业人才队伍,招募制片人、剧本编审、影视制作管理等等,希望吸纳更多有能力、有梦想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夯实自制和主投主控能力。”
同样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阿里影业,今年为疫情做了许多事,除了春节档的退票之外,4月淘票票就有前瞻性地开始开发隔座售票系统。疫情期间带货直播成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消费习惯,确定复工时间后第一部院线新片《第一次的离别》,也临时在汪涵的直播活动前插播了一刻钟对于电影的宣传,结果6秒售罄一万张电影票。互联网公司用数据说话,李捷在论坛上分享了灯塔专业版的最新票房统计结果,“昨天(7月24日)的票房2200多万,开了七八万场,我们用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日常五分之一的票房,这是个很好的数据,我们看到了观众的热情。首周末很关键,如果能够发挥出新片的带动效应,应该能够恢复影院的信心。”
光线总裁的王长田向大家“汇报”,“我们不仅没有裁员减薪,今年还继续招聘50个毕业生,签约80个编剧,推出员工激励计划。疫情期间,重新梳理正在进行的项目,提高标准。”同时,光线也在今年积极帮扶中小企业,“影视行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多,有的我们派出管理者,有的我们派驻编剧和项目管理人员,有的解决资金的问题,目前合作的小企业还是比较健康在推进。”王长田如是说。
王长田
一个行业共识是,艰难时期,行业必须团结和自救。博纳老总于冬分享了自己近来走访诸多物业公司,得到包括北京银泰、大悦城、上海复星集团等业主方,对博纳影院予以疫情期间租金减免的支持,十分感恩,同时也盛赞,中影在自身情况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优先为片方结款、阿里为影院垫付票款可能再也收不回来的担当与义气,“企业帮企业,企业家帮企业家,这也代表了中国经济的韧劲,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拧成一股,未来更多的是要业界联手做事,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一起克服解决困难才能合作共赢。”
电影不是生存的必需品,但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比起肉眼可见的困难,疫情对电影还会造成许多潜在影响。
于冬担心,眼下内容供给上游受到的冲击,未来会造成电影院缺少片源的局面。
“目前片源大概有四五百部,能支撑到明年上半年,接下去的档期是会比较空的,如果不能加快生产,让源头活水能活起来,尽快恢复创作,整个电影的产业链条面临的问题会比较严峻。”于冬指出,“现在开机量太低,有些片子多位导演拍一个戏,虽然是为了保证重大题材的创作,但市场仍然需要更多元化的类型题材,需要喜剧,需要爱情电影。”
同时,除了疫情期间关闭的数千家影院,未来因为片源不足,可能还会增加关店数量,“如果电影院还被我们认为是重要的窗口和市场,那么我们要加快恢复创作。这是现在比较着急的事情。不止是资金的问题,是信心的问题,观众也在等待这些新电影出来,把他们带回电影院。”
另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因为疫情变得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线上流媒体对传统电影院造成的冲击应该如何应对。毕竟,在疫情期间,人们太习惯于在网上看电影。
傅若清谈到许多电影周末游、一日游等现象时,认为网络为这些无法得到排片的电影,提供了更好的观看途径。王健儿认为,“重大体量的电影还是离不开电影院。每年十几亿观影人次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电影院的观影体验难以替代,影院多元化、个性化、垂直化的发展方向也在逐步得到应证,未来一段时间好的电影院应该还是能很好地活着。但是在政策方面,上座率低的时段,拿出来直播转播赛事演出,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价值,满足更多社会需求。”同时,王健儿也不否认,应该从产业角度去研究,怎样让电影的收费窗口有更多共生的可能性,“中小体量电影上网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王长田认为,经过这个特殊时期的考验,结合实际,建议未来政策上,应该“缩短网上播出的窗口期;允许部分取得发行许可的影片先上网播出;至少一段时间网上的收入纳入票房统计系统,以向片方反映真实的统计数据,也向行业反映真实的收入状况”。
论坛现场合影
同时负责院线电影和优酷网生内容的李捷,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发人深思的视角,“虽然网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观影便利和理论上无限大的排片优势,但电影发展以来一人一张电影票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电影是C端收费的商品,只有观众愿意买单,这个商业行为才成立,才倒逼电影在过去一百年里不断技术和内容的进步,在这点上我从不担心院线电影会被长视频替代。”李捷指出,“今天需要担心的,不是长视频对院线的冲击,而是短视频对人类阅读习惯的改变,并不是网络电影影响院线电影,而是短视频冲击了对长内容的观看习惯。这种阅读习惯被建立起来是可怕的,年轻一代可能接受不了看长的电影,他们更习惯接受直给的、碎片的东西,他们可能不需要精心编排的故事,而只需要一个梗。”
至于院线和流媒体,李捷认为,电影未来会有两种发行方式,“这已经是事实了,不用再讨论。现在很多电影制作时已经是平台定制的方式,这个趋势是挡不了的。”他分享自己实际的从业观察,“优酷上的怪兽电影,播得特别好,电影院(对)这个类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瓶颈,但在网络上我们发现这种观众的需求没有消亡。未来平台是替代原本院线单一发行方式的补充,毕竟院线方式是非常九死一生的事情。”
程武则指出,过去每个时代的新产物都曾对电影带来挑战,无论电视还是其他媒介的兴起,都曾引发电影消亡的讨论,但电影正是在这样的技术革新中不断升级进步。“对电影创作,电影技术的升级驱动,新科技体验是未来的常态,未来电影如果不思进取,低水平同质化,即便不被流媒体淘汰,也会被其他的娱乐形式淘汰。”
程武说自己在疫情期间一边抢菜一边思考关于“电影不是必需品”的话题,“的确,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电影不是必需品,但豆瓣调研了511万观众,在疫情期间看了1.2万部电影,平均每人23.4部;猫眼5月发布的调查里,有90%的人期待电影院开门,在流媒体观影如此方便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期待影院重开。电影虽然不是生存的必需品,但好的电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今天娱乐变得低门槛、随时化,但当一群人能够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黑暗的空间,通过一束光,有一种集体观礼式的独特的这种光影体验,在这里找到自己所希望的这种娱乐、温暖和感动,我觉得这是电影带给人类社会,带给我们最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这种仪式感。这也是我们万千电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战下,还要坚持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