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我国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让农民既能安居,又可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正在多地推进。
这些日子,山东德州的不少村民都忙着找村干部,大家要说的只有一个事,就是要求快点拆迁上楼。
上楼的村民,不仅能享受像城市社区一样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还能在附近的产业园区中找到新工作。德州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眼下正在探索的就是“产业园区”和“农村新社区”两区同建的模式。新模式关键是在一个“同”字上下工夫。在德州,对干部的考核不是看拆迁了多少户,盖了多少楼,而是一看农民住的社区是否达到城市品质要求,做到水电气暖直通入户,超市、幼儿园等样样俱全;二看社区旁边是否有足够的产业园区配套,能够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要想实现这个“同”,政府就得搞好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德州的村庄多、小、散,平均一个村不到500人。
两区同建后,德州已经有30万户81万人住进了新社区,盘活了10多万亩农村宅基地。部分被复垦为耕地,部分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产业园区的建设用地。2014年,产业园区的税收接近40亿元,农民来自园区的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5%。
德州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人口聚集同步推进,已经让40多万农民就地转化,实现了城镇化;而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则是在城市扩围的过程中,杜绝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做法,一面打造航空产业集群,一面启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已初步建成全区15分钟紧急救援医疗圈;32所幼儿园、85所中小学已实现信息化教学全覆盖;304万平方米的防护绿廊已在建设中。3万多村民变为港区的“新市民”后,一步步感受到了航空港“大都市”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论是农村承接产业,还是城市对外扩张,多地正在开展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正在推进农民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