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幕的《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全景展现了14年的抗战历程。本台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人民不会忘记》,带大家走到展览现场,透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回望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今天是七七事变78周年,我们来重温一段有关“七七事变”的记忆。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现场,巨幅的“卢沟桥事变半景画”,用实物和声光电模拟的隆隆炮火,把人们带回到78年前的宛平城。
从1936年5月起,日本就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1937年7月7日,夜色降临,日军在卢沟桥警戒线附近演习,迟迟不退。当晚12点,又以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准备攻城。
凌晨时分,宛平县长王冷斋与围城日军谈判,结果遭到绑架,要挟开城。王冷斋毅然拒绝日军的无理要求。在日记中,王冷斋也记录下了当时自己的心情,“挟持左右尽弓刀,谁识书生胆气豪!谈笑头颅拼一掷,余生早已付鸿毛。”
8日凌晨5点,谈判失败,日军炮轰宛平城,第一枚炮弹就把王冷斋所在的县政府轰塌了。之后,他便长驻29军指挥所,组织抗战。
“投笔军前尽荷枪,莘莘学子武维扬。丹心碧血同千古,是好男儿总国殇。——王冷斋”
王冷斋描述的是一支由1700名热血学生组成的学兵团。7月28日,日军向南苑发起总攻时,他们才刚刚握枪半个多月,大半牺牲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最终只剩600多人。
在这次抗战主题展览上,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张特别的“纸条”,它是一位普通百姓在北平沦陷之际写下的。1937年8月8日,日军举行占领北平的入城仪式,北平百姓成了亡国奴。当时,一位名叫罗德俊的工匠,正在修建白塔寺,他把自己的无奈和茫然记录在一张纸条上,封进白塔塔顶的夹缝当中。
“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枪杀奸掠,无所不至,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战事何时终了,尚不可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略述数语,以告后人。”1978年,白塔寺大修的时候,人们意外发现了这张纸条,它也成为北平沦陷的印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七七事变发生后,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率先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民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8年后的1945年,中国军队重新站在了卢沟桥上,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全景展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间,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历史。展出的1000多幅照片、2000多件文物中,有许多是首次和观众见面。我国史学界近十年来发现的最有价值的抗战文物,大多出现在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