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坐落在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核桃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今年这个贫困村的支部里有了两个书记,一位是有着3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支书,一位是省直单位下派的80后“第一书记”;当老经验碰上新理念,携手脱贫,核桃峪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陈庆亮是核桃峪村的村支书,这个岗位他一干就是30年,让他苦恼的是,努力了30年,贫困村的“帽子”也一直没摘下来。
今年,村里来了一位省里下派的“第一书记”——金栋,他来的任务就是协助老书记,帮核桃峪村脱贫致富,但对这个30岁的年轻小伙子,老书记却不太服气。
而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在城里长大的年轻干部金栋,第一天夜里到达核桃峪村时,心里也打了退堂鼓。
显得有点水土不服的金栋和老书记开始了在村里的搭班工作。核桃峪村地理条件适合生长核桃,但有好资源,却一直没有利用好。
金栋提出科学创新发展村里核桃产业,不仅请专家来指导,改良品种,科学管理;金栋还专门设计了“核桃山谷”品牌,把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手段引入宣传、销售环节,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核桃主题的农家乐,把核桃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半年来村民人均就增收了5000元。这些变化,老书记陈庆亮的看在眼里,内心对金栋多了些服气。
核桃产业发展起来了,得到了老百姓支持和老书记的认可,金栋心里底气足了。他准备在村中开展一向更难的改革,移风易俗。
核桃峪村地处山区,村民们思想不开化,老理儿多,老百姓宁愿把两三年的家庭收入花费在办丧事上,金栋算了一笔账,三到四天的葬礼过程,平均要花费三万元,村里一年大概有10位老人去世,仅丧葬的支出一年就有30万,这对于人均年收入6000元的核桃峪村村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所以金栋决定移风易俗改革就从改变丧葬制度入手。
正如陈庆亮预料的那样,金栋召开了几次村两委会议也是争议不断、不欢而散。
不仅两委会议商量不下来,村民们也反对。
为了打消村民对面子的顾虑,金栋第一步在村里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红白理事会,具体按简化程序操持丧主家的葬礼;还邀请乡镇管区书记和“第一书记”到丧主家去吊唁,给予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按照简化程序办丧事的家庭,金栋还向省里申请了精神文明经费,给予一定的补贴。老书记陈庆亮也帮着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对村民进行心理疏导。
勤跑腿、勤向老百姓问需求,发现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最终,在金栋和老书记陈庆亮、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开始执行新的丧葬程序。
省城来的新书记还真有两下子:带来了发展新方法,让百姓收入增加;也带来了生活新思想,让村里移风易俗。创新发展路子,生活变好了;改变生活习俗,好生活才能长久。金栋在核桃屿村的实践表明,创新加实干,才能开出花儿结出果;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一个村庄的发展才能上台阶、变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