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2000多个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小、承载能力弱。当地通过“百镇建设行动”,依托小镇的各自优势,找准定位,给予资金扶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有效的破解了“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局。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成都安仁古镇人气高涨。其中一些体验式文创项目,格外受游客欢迎。
安仁古镇拥有27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30多个民间博物馆,可几年前,由于发展思路不明确,这些传统老物件,并没发挥出作用。
四川省在调研中发现,和安仁镇一样,全省许多小镇都面临着定位模糊,发展雷同的难题,陷入了“千镇一面”的尴尬境地。
为扭转这种局面,2013年起四川省启动了“百镇建设行动”,每年财政配套拿出7亿多元资金支持发展100个特色小镇,找准定位,宜商则商,宜工则工。
在特色先行的指导下,安仁镇引进了创业团队,大力发展文创旅游业。现在镇上一半的商铺每年都会定期开展文创活动,刺绣、造币、做书签等,就像活性因子,聚集了人气。每年小镇还会设置10多个奖项,鼓励做出特色的创业者。
去年,安仁镇旅游收入超12亿元,同比增长一成多。
和安仁镇不同,寿安镇量体裁衣地选择了五金制造。几年前,小镇花大力气,引进了一家德国世界500强企业。从那以后,想要做配套的企业纷纷找上门来。
最终,80多家相关企业落户,小镇也争来了西部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的称号。听说家乡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就业。
如今四川已有300个小镇,像安仁、寿安一样不仅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还带动了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就业。
“百镇建设行动”3年来,四川省城镇化率3年来提高了4.16个百分点,123万农业人口住进了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