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各地农村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呵护土地、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在春天的田野上开笔书写生态农业的大文章。
开春以来,江西新干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工厂化育苗大棚内一片繁忙,十几位农民正在嫁接西瓜苗。利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种出来的产品不光好卖,效益也增加了不少。
在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农林村,9万多株从外地引进的花椒树苗被依次种下,由于花椒树三年才能挂果,当地采取麦田套种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林村地处乔山旱腰带,农技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发现这里的地貌特征属于大红袍花椒的优生区。今年,引进花椒树苗成了帮助群众脱贫的新抓手。
在贵州安顺,村民们抓住莲藕种植的有利时节,弯腰下塘、种莲点藕。为了把这片靠天吃饭的水淹田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当地投资1.1亿元流转5000多亩土地打造莲藕产业。目前,种植基地聘请土地流转后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基地参与种植莲藕,年人均增收将达到3500元以上。
从南到北,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成为广袤大地上的主旋律,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设施蔬菜、茶叶等高效园艺作物和中药材、油茶、花卉等特色产业。在做好提质增效文章的同时,对土地和生态的反哺也成为春之声里的响亮和弦。
在云南大理,用生物有机肥取代化肥的战役在洱海边全面打响。政府补贴8成,合作社承担2成,有机肥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一座座畜禽粪便收集站,不但阻断了洱海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更开辟出一条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与此同时,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800多亩梯田茶园里,茶农们正在忙着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消灭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