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养殖是浙江诸暨传统农业当中的支柱产业,但这个美丽产业背后却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今年,当地通过治水倒逼珍珠产业走上转型之路。
诸暨的这个淡水珍珠交易市场,世界最大,去年交易量超过1000吨,不过,“华光异彩”背后,珍珠养殖却是另一番场景。
珍珠养殖为什么会污染水质?原来,珍珠生长在河蚌里,而河蚌爱吃藻类,为了让河蚌长得快,传统的养殖方式就是向养殖塘里投入大量动物粪便,来产生更多的藻类。
诸暨共有珍珠养殖水域25000多亩,多数采取的就是这样的传统养殖模式,水质污染严重。从今年3月开始,诸暨对珍珠养殖进行了整治。
整治的第一步是划定禁养区。诸暨所有公共开放性水域、水库山塘、水源保护地、湿地公园等区域全都被划为禁养区。退养面积超过了总的养殖面积的一半。
整治的第二步,就是在剩下的养殖水域里推广生态养殖。养殖户郭伟锋通过多年的摸索,发明了在清水中养珍珠的新模式。他研发出一套自动化管网养殖技术,将藻类精准输送给河蚌,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
今年,诸暨还将推广智能大棚、自动化管网式等养殖成本小、收益高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在保证水环境的同时,实现珍珠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