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推行五级河长制为河湖的绿色安全保驾护航。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在贵州境内,50平方公里流域的河流有1059条。其中乌江是最大的河流,河水污染问题一度困扰着当地。
污水主要来自乌江上一个有名的出水口——34号泉眼,流出来的是含磷量超高的污水。
面对不在管辖范围内的污染源,一直束手无策的侯登江,在今年年初看到了转机。贵州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管理体系,要求五级河长联动治理水污染,保证各自管辖区流出的水水质达标。有了压力,各级河长开始勒令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自查,最终在34号泉眼上游,锁定了主要污染源头——磷矿堆渣场。现在企业已经受到处理,34号泉眼处也建起了污水处理厂。
贵州的五级河长制还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