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三年来,各地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产业扶持、培训就业、移民搬迁等方式,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
最近,记者来到四川凉山昭觉县的“悬崖村”,发现这个总书记始终牵挂、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迎来了不少游客。
三年前的某色拉博,还不太会说普通话,现在已经成了有十四万粉丝的“网红”。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悬崖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这里在悬崖上建起了钢梯路,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山上还通了光纤和网络,村民靠旅游服务已逐步脱贫。
今年上半年,以“悬崖村”为依托的古里大峡谷旅游扶贫项目已正式启动,旅游产业将带动周边11个乡、7500户左右的贫困户,约34000贫困人口脱贫。
小到大山里的“悬崖村”,大到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牵挂着这些地方的贫困群众。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对于“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今年初,贵州省提出,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的产业革命,用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前不久,一个生姜产业扶贫项目在贵州盘南建成投产,年加工生姜能力在5万吨以上,过去让姜农发愁卖不出去的小黄姜,通过加工包装成了热销货,平均一亩地就可以让姜农增收2000元,周边3万多贫困人口将靠姜产业脱贫。
地处丘陵地带的湖南衡阳,是油茶主产区,没有规模化种植之前,农民守着茶树换不来钱。近两年,当地依靠158个油茶专业合作社,用上了无人播种机,扩大了种植规模,年产茶油4万吨,油茶树成了衡阳农民的“摇钱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三年来,江西井冈山、四川九寨沟、甘肃、重庆等地因人因地施策,出实招、想办法、抓实效。
在湖北蕲春,小小艾草做成了扶贫大产业,政府出台艾草收购保护价,不到三年就发展成为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大产业。在甘肃定西,政府引导贫困群众投身生态农业,一大批贫困户靠生态旅游、花卉产业脱贫致富。在湖南怀化,搬到乡村的扶贫车间,则成了留守妇女和老人的脱贫希望。
在云南,150万人靠易地搬迁脱贫,在住得好、留得住的同时,所有搬迁户还要复垦复绿,恢复生态。
今年,我国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基本制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