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今年以来,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列为全市“1号改革课题”,让最了解群众诉求的街乡基层一线,发出解决问题的集合令,各部门共同响应、服务群众。通过赋权、下沉、增效,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这两天,紧邻中南海的什刹海景区,全长6公里的滨水步道所有堵点全部打通,正式对市民开放。沿湖酒吧的违建露台被全部拆除,景区豁然开朗,不仅露出了老城民居的天际线,也再现了老北京银锭桥上看钟楼的盛景。
之所以能彻底整治,得益于北京市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也就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只要发现问题,基层街道党工委一声哨响,工商、城管、食药监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就同时下沉到基层一线,明确责任,综合执法。
一声破解难题的“哨响”,让基层街道底气十足。今年,什刹海街道先后依法关停31处酒吧、拆除违建11000多平米,一批“老大难”问题被根治。
横向部门合力不足,纵向基层力量不强等,是北京市长期存在的基层治理问题;而处于一线的街道和乡镇,更是长期受制于条块分割、权责利不统一、面对问题有心无力。在今年8月的一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调度会上,一段暗访视频直指要害。
在这个新成立的东直门街道胡家园社区综合服务站,居民不仅能“一窗办理”社保、卫生计生等行政事务;水电修理、搬家保洁等日常物业琐事,也能上门服务。现场办不了的,24小时之内必须有回应;需多部门协调的,随时吹哨。
这种“化繁为简”的便民服务站是东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推进“吹哨报到”工作中,北京市对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东直门街道把原来的29个部门机构精简成12个,使其职能更清晰地对应百姓需求。每个街区设立综合服务站,让百姓办事不用多头跑、到处找。合并精简出来的街道干部,全职担任社区专员,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原先东四街道的组织部长高洋,现在成了东四二条的社区专员,每天走街串巷,前两天刚为胡同里安装路灯吹了次哨。
新的管理体制,带来的是城市管理效能不断提高。东城区网格中心平台上,多年来积压的5273件无法回复、久拖不决的案件,目前除87件正在处理,其余都已得到解决。
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中,北京市把资金、资源向基层倾斜,290个街巷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选派了14900多名街巷长,负责社区层面的治理和服务。得益于“吹哨报到”机制,今年1到7月,北京市16个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共接报各类案件348.2万件,解决率达到93.83%,满意率达92.51%。